1996年中國國內家用空調器、分體式空調器和柜機的年需求量已經(jīng)達到500萬臺,1997年則達到600萬臺左右。1996年國內進口(官方和非官方)的空調約100萬臺(主要是日本和日本在東南亞的公司生產的產品)。由此造成國內空調產品連年供大于求,僅1996年一年庫存就達100萬臺。當然,國內有一些領先的制造商如格力公司已開始向國外出口,1996年總出口量達到40萬臺。但到1996年底全國總庫存仍達到近 200萬臺。
1997年空調行業(yè)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局面,部分主要生產企業(yè)為保證和增加其產品在市場的占有率正大量投資擴大生產規(guī)模。而那些與日本、美國等合資的生產廠卻已經(jīng)因市場飽和而沒有按其原有生產規(guī)模進行生產。而一些不具規(guī)模的地方小廠卻在努力奮爭以求得生存下去。由于空調的價格近年維持在很低的水平。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有200家這樣的企業(yè)被迫退出這個行業(yè)。
另外國內已有一些成規(guī)模且有影響的生產企業(yè),且基本具備了生產120-150萬臺分體空調器和柜機的生產規(guī)模。這些企業(yè)是:春蘭、格力、海爾、科龍、華寶、美的、東寶.其中春蘭是最大的,約120萬臺/年,其次是格力、美的和科龍。
日本所有的生產空調的主要公司都與中國合資在中國生產室內空調器,如三洋、三菱(電氣)、東芝、三菱(重工)、日立、夏普、富士通、大金。其中三洋、東芝、三菱(電氣)還生產旋轉式空調壓縮機。這些與中國合資的廠商生產的產品不僅供應中國市場同時也出口國外,相信未來的幾年里,中國將從空調進口大國變?yōu)榭照{出口大國.
此外,美國的Carrier(開利), Fedders, Whirlpool(惠而浦), Trane(特靈)和馬來西亞的O. Y. I-.也在中國合資生產整體式空調。同時臺灣廠商也在努力擠進大陸市場。
目前全國的家用空調器生產能力據(jù)說已達到800萬臺/年,國內市場在今后幾年內將與產量相應逐步增長,預計到2000年國內市場需求量將大大超過1 000萬臺。雖然中國人口近13億,地域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但國內市場經(jīng)濟形勢的好壞、電力的發(fā)展、都是中國空調市場面臨的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