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級或多級壓縮系統中,設置中間冷卻器用來冷卻低壓級壓縮機的排氣,并對進入蒸發器的制冷劑液體進行過冷,以提高低壓級壓縮機的制冷量和減少節流損失,同時對低壓級壓縮機的排氣也起著油分離的作用。
(1)中間冷卻器的結構
1)氨中間冷卻器用于一級節流中間完全冷卻的氨雙級壓縮制冷系統中。其工作原理與洗滌式氨油分離器相似,利用筒體內呈中間溫度的氨液,將進入筒體內的過熱蒸氣洗滌冷卻,同時利用擴大氣流通道截面和改變流向的方法降低蒸氣的流速,使去高壓級的中壓飽和蒸氣所攜帶的液滴得到分離。氨中間冷卻器為立式鋼制圓柱形容器,進氣管由頂部伸入筒內,管下端沿外周開有出氣口并焊有底板,以免來自低壓級的排氣沖擊底部,將沉淀的冷凍機油沖起。洗滌后的氨氣中挾帶的氨液滴和油滴,則由筒體內設置的兩塊傘形擋板分離出來,以免被高壓級壓縮機或高壓缸吸走。用于洗滌的一次節流后的氨液,從筒頂進氣管側的細管噴入,并與低壓級壓縮機或低壓缸排出的過熱蒸氣共同進入容器內。進人中間冷卻器的氨液,吸收了來自低壓級壓縮機或低壓缸排出的過熱蒸氣的熱量,并吸收蛇形管內被冷卻氨液的熱量而汽化。汽化后的蒸氣隨同來自低壓缸被冷卻的氨氣一起,經出氣管進入高壓級汽缸。容器內部設有一組蛇形管.儲液器的高壓氨液由蛇形管下部進入后,在蛇形管中被冷卻并送往蒸發器。中間冷卻器的液位高度可由浮球閥或其他液位控制器自動控制。此外,在容器上還裝有安全閥、液位指示器、放油閥、壓力表等附件。
在氨中間冷卻器內.氨氣的流速一般不大于0.5 m/s。蛇形管中氨液流速一般為0.4-0.7 m/s。蛇形管內氮液出口溫度與器內氨液熱發溫度差為3一5℃。蛇形管的傳熱系數K=600一700 W/(㎡·K)。
2)鹵代烴中間冷卻器。兩級鹵代烴系統多采用一次節流中間不完全冷卻循環,中間冷卻器僅用來冷卻高壓液體,因此結構要比氨中間冷卻器簡單。在器內只有一組蛇形管,被冷卻的高壓液體在蛇形管內流動,一次節流后的低溫液體進入器內后,吸收管內液體熱量而汽化。低溫液體汽化后的蒸氣被高壓級壓縮機吸入.蛇形管內的制冷劑液體則得到過冷。
(2)中間冷卻器的選擇。中間冷卻器的選擇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氣體通過中間冷卻器橫斷面的速度應滿足氣液分離的要求.一般流速不大于0.5一0.8m/s;二是傳熱面積應滿足液體制冷劑過冷的要求,而且盤管內液體的流速一般不大于0.4一0.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