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使用的制冷劑分
分為氨制冷系統、鹵代烴制冷系統及特殊制冷劑的制冷系統。
2.按冷卻方式分
分為直接冷卻制冷系統和間接冷卻制冷系統。
在間接冷卻制冷系統中,被冷卻物體的熱量通過載冷劑傳給制冷劑。這種冷卻系統的優點是使制冷系統集中在較小的場所,因而可減小制冷系統的容積及制冷劑的充灌量:同時,載冷劑的熱容量大,被冷卻對象的溫度易于保持穩定。特別對于間歇性較大的制冷系統,當負荷大且集中時(如影劇院空調系統),若采用直接冷卻系統就要配置臺數較多或大型的壓縮機,停機時設備就被擱置,而采用間接冷卻系統則可利用載冷劑蓄冷能力強的特性,選配臺數較少或小型的壓縮機,在制冷負荷為零時仍開機對載冷劑降溫蓄冷.以滿足集中的大負荷之用,這樣既可以節省初投資又可以錯開用電。即使壓縮機發生故障時,只開載冷劑泵也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低溫。又如,當系統蒸發溫度較多時,采用直接冷卻系統比較復雜,而用間接冷卻系統,可以采用一個蒸發溫度最低的制冷系統,其他的蒸發溫度靠控制載冷劑流量進行調節。間接冷卻系統也有很多缺點,如整套制冷裝置復雜,載冷劑循環系統增加了動力消耗及設備費用,被冷卻物與制冷劑之間存在較大的傳熱溫差等。
間接冷卻系統中的載冷劑的凝固點應至少比系統中最低蒸發溫度低3 ℃,并且在系統運行到最低溫度時,載冷劑的黏度大小應足以保證傳熱需要和使流體流動控制在合理的阻力下降范圍。
在冷庫的制冷系統中,為保證食品的安全和管系的布置,以氨作制冷劑的間接制冷系統,在大、中型冷庫中也有應用.經氨制冷劑冷卻的低溫鹽水(載冷劑),通過載冷劑泵輸送到各冷間的冷卻盤管或冷間的冷風機,向冷間供冷。間接制冷系統通常有兩個制冷循環系統,即制冷劑(氨)制冷循環系統和載冷劑(鹽水)循環系統。間接式氨制冷系統,制冷劑的蒸發溫度較低,制冷設備運行經濟性較差。以鹵代烴為制冷劑的中、小型土建冷庫和裝配式冷庫,多為直接冷卻式,其制冷系統較簡單,工況調節方便。
3.按供冷方式分
分為集中供冷制冷系統和分散供冷制冷系統。
以氨為制冷劑的大、中型冷庫,均采用集中式制冷系統,其系統總投資較少,集中管理方便,冷間負荷調節方便,總能耗相對較低,但系統管路工藝設計、安裝和調試復雜,裝置安全可靠性較差。采用鹵代烴制冷劑R22, R134a等的中、小型冷庫采用分散式制冷系統.機組簡單,使用、調試、安裝方便,負荷調節靈活,更易實現設備運行自動化,設備運行安全性好,但系統總投資較大。
4.按制冷劑供液方式分
分為直接膨脹供液制冷系統、重力供液制冷系統及液泵供液制冷系統。
直接供液系統的制冷系統簡單,操作調試方便.但蒸發器換熱效果差。制冷工況變化過大.易造成活塞壓縮機液擊。這種供液方式多用于鹵代烴制冷或小型氨制冷系統。
重力供液系統與直接供液系統相比,熱發器換熱效率較高,易實現向蒸發器均勻供液,保證壓縮機安全運行,但供液穩定性差,融霜操作也較麻煩,主要用于氨制冷系統。
液泵供液系統的蒸發器具有較高的換熱效率,能保證長距離供液,操作簡單,便于集中控制和實現自動化,融霜方便,但系統增設氨泵后能耗增加。液泵供液適合于大、中型氨鹵代烴制冷系統。另外,液泵供液系統根據低壓液體進出蒸發器的上、下位置,分為“上進下出”和“下進上出”兩種型式。上進下出供液便于回油,庫溫控制簡單,蒸發器充液量較少;下進上出供液,庫溫控制有一定難度,蒸發器充液量較多.易集油。實際系統應用中,凍結物冷藏間、底層庫房多采用下進上出型式,以利均勻供液。冷卻物冷藏間較多采用上進下出型式,以利于庫溫控制及簡化自動控制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