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人們有計劃地儲存和應用天然冰用于夏季的食品冷藏和防暑降溫。14世紀后,開始使用冰和氯化鈉的混合物凍藏食品。16世紀,出現水蒸發冷卻空氣。1748年。柯倫證明乙醚在真空下蒸發會產生制冷效應。1834年,美國成功研制第一臺乙醚制冷機。1856年,以CO2, SO2, NH3為制冷劑的壓縮式制冷機問世。1875年,以氨做制冷劑的制冷機大大減小了制冷設備的體積,這使得壓縮式制冷機在制冷裝置的生產和應用中占了統治地位。1929年,通用公司發現了氟利昂,氟利昂的出現極大地推動制冷裝置的發展,為制冷技術帶來了新的變革,制冷技術迅速發展。
直至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新型材料等的迅速發展,人們對食品、舒適和健康方面的需求,以及在空間技術、國防建設和科學實驗方面的需要,使得民用和工藝性空調所需求的制冷量飛速增長。制冷空調技術已經成為造福人類、開創未來不可或缺的技術。
制冷技術領域非常廣,涵蓋了制冷技術與設備、人工環境、冷藏與凍結以及一些低溫行業等。制冷技術根據制冷溫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普通制冷,其制冷溫度高于-120℃;第二類是深度制冷,其制冷溫度介于-120℃和20K之間;第三類為低溫和超低溫制冷,其制冷溫度位于20K以下。空氣調節用制冷技術屬于普通制冷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