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系統中的冷凝器、蒸發器等設備都屬熱交換設備。這些設備在運行中與制冷劑、冷卻水等長期接觸,受介質的侵蝕和壓力、溫度變化的影響,其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形甚至厚度減薄、管道堵塞,影響氨制冷系統正常運行,甚至導致嚴重事故,因此應對這些設備進行定期檢修。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原則上每年應進行一次大修,每運行700h后應進行一次中修。
熱交換設備的構造形式不一,在氨制冷系統中起的作用不同,但維修的方法基本接近,傳熱管污染、堵塞的維修過程具體如下:
傳熱管污染、堵塞會使換熱效果變差,流動阻力增大。其主要原因是機械雜質和潤滑油進入換熱器,灰塵水分和灰塵油污混合聚集在傳熱管或散熱片表面結垢。可采用0.6 MPa的壓縮空氣吹除;或采用鋼絲刷進行刷洗,然后用壓縮空氣或帶壓力的水清洗;或采用化學方法清洗水垢,對不能直接用手工方法清洗的換熱設備和對結垢嚴重的管道多采用此種方法。
酸洗方法分六步進行,具體步驟如下:
(1)酸洗除垢。準備好耐酸的水箱、水泵、水管及接頭等組成清洗系統。在酸水箱中倒入適量的5%~10%的稀鹽酸,為防止稀鹽酸腐蝕管壁。在每千克稀鹽酸溶液中加入0.5K阻化劑。然后開動酸水泵,讓循環流動的酸水不斷地與管壁上的水垢產生化學反應生成鹽類溶液并被沖刷帶走。酸洗結束后,排盡酸水。酸洗時問的長短視結垢的嚴重程度而定。
(2)堿水中和。在酸水箱中加入適量10%的燒堿水,然后開動酸水泵,讓燒堿水循環中和15min左右,然后排盡燒堿水。
(3)呀行水沖洗。單獨對換熱器用清水沖洗1~2h。
(4)水壓試驗。對換熱設備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按有關規定進行。
(5)氣密性試驗。對換熱設備充入約1.6 MPa的氮氣或壓縮空氣,要求無泄漏。
(6)干燥處理。對在酸洗及水壓試驗過程中留在管內的水分進行徹底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