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補強如圖7一14(d)-(f)所示,即在開孔處焊上一段加厚的短管,這種結構的特點是接管的加厚部分正處于最大應力區域內,故能有效地降低應力集中系數。
接管在殼體上的放置方式可分為平置式[圖7一14(e)]、平齊插入式[圖7一14(d)〕和內伸插入式「圖7一14(f)]。試驗結果表明,完全焊透的內伸插入式結構最佳。未焊透的內伸插入式疲勞壽命雖然較完全焊透短,但制造方便且壽命比平齊插入管要長。這兩種類型的接管在國外原子能壓力容器上均已采用,焊接質量高以及轉角焊縫經過打磨圓滑,抗疲勞效果更好。試驗還發現,焊縫經磨削的平齊插入式接管,疲勞裂紋起于接管內壁下角;內伸插入式接管則起于接管內壁與殼體交接面處的中部。或在角焊縫與母材的邊界上。如條件許可,采用插入接管的形式補強效果較為有利。
接管補強的結構簡單,焊縫少,焊接質量容易檢驗,無補強圈缺點,所以目前已廣泛采用。特別是對于高強度低合金鋼,比一般低碳鋼有較高的缺口敏感性,一般都采用加強管補強。當用于重要制冷設備時,焊縫應保證全焊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這種形式的補強效果接近于整鍛件補強。HG/T 21630((補強管》可供設計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