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模形狀
壓力矯直機的壓模和兩支座的支承模都是半圓形的,壓模和支承模的半徑稍大于被矯直的鋼管半徑,壓模和支承模的兩端均設計成“喇叭口”狀,以防止無縫鋼管在矯直時產生表面壓痕或形成“竹節(jié)”狀。但是壓模和支承模的半徑不應比被矯直鋼管的半徑大得太多,否則當壓模的壓下量較大(大矯直力條件下)時,鋼管因得不到壓模和支承模的有效夾持,外表面容易被壓成平面(多邊形)甚至壓扁。壓模和支承模的長度會影響鋼管接觸應力的大小,且壓模的長度和兩支承模之間的間距與鋼管的彎曲應力的大小有關。當壓模的長度越大,且兩支承模之間的間距越小時,在相同的矯直力條件下,鋼管所受的彎曲應力就越小,此時鋼管可能矯不直。但當壓模和支承模太短,且兩個支承模之間的距離太大時,一方面,過大的接觸應力可能使鋼管表面產生壓痕;另一方面,得不到矯直的鋼管管端的長度會加大。
矯直機的調整
壓力矯直機調整的主要參數有壓模的壓下量和兩個支承模之間的距離。若壓力模的壓下量越大,且兩個支承模之間的間距越大時,則越有利于無縫鋼管的矯直。但兩支承模的間距太大,得不到矯直的鋼管端頭會加長。過大的壓模壓下量,還有可能使鋼管產生表面壓痕,橫截面變成橢圓形、多邊形,或被矯成“竹節(jié)”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