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套管生產包括接箍生產和管體生產兩部分。某廠的接箍與管體的生產工藝簡列如下。
1、接箍生產工藝流程
2、管體生產工藝流程
鉆桿生產工藝
鉆桿生產包括鉆桿生產和工具接頭生產兩部分。
1、某廠鉆桿生產工藝流程
2、某廠工具接頭生產工藝流程
在鉆桿生產工藝中,鉆桿管體和工其接頭的慣性摩擦對焊是整個鉆桿加工線上的關鍵工序。其工藝過程是:首先將工具接頭夾緊在帶有配重的主軸卡盤內,啟動土電機,使主軸達到設定的轉速n,這時主軸、夾盤、配重和工具接頭等整個系統具有足夠的轉動能量。亦即按設定的能量密度E和焊接截面積A相乘所得到的轉動能量,當實際轉動能量達到計算的轉動能量時,使主軸離合器與主電機斷開,此時主軸系統靠慣性轉動。與此同時,使液壓缸將夾持不轉的鉆桿前移,并以恒定的壓力使鉆桿管端壓靠正在轉動的工具接頭的臺肩端面。兩端面間壓靠的恒定壓力由液壓系統的壓力表指示。壓力表指示值f根據選定的摩擦壓力(頂鍛壓力)P,焊縫截面積A和焊機的兩個頂鍛油缸活塞的斷面積2a計算而得,即:f=(PxA)/2a。
臺肩兩端面摩擦后開始升溫,并很快由摩擦過渡到出現“粘接”現象。接著因“粘接”被連續破壞而使焊接金屬的表面溫度急劇升高,使表面金屬更為塑態化而形成塑性變形層,這樣不斷地把摩擦的機械功變成熱能積聚在變形層中成為摩擦焊的熱源。
與此同時,主軸系統的動能被不斷地消耗而使主軸轉速下降,塑性變形層也在摩擦壓力和扭矩的作用下,逐漸被擠出焊接截面而形成內、外毛刺(飛邊),并不斷被鄰近高溫區的金屬所補充。
因此,在這個復雜的變形過程中,變形層始終處于動平衡狀態,在變形層中的氧化物和有害雜質被擠出焊縫而形成毛刺的一部分。到焊接過程的最后階段,剩下之動能已不足以維持動平衡而使得焊接區的溫度開始下降,金屬硬化,摩擦力矩增大,又加快了動能的消耗,緊接著金屬硬化成為主要現象,在軸向壓力的作用下,整個焊接截面全部粘接成一體,即完成最終的焊接。由尚存的主軸扭矩使焊接截面產生扭曲而耗盡殘余的能量,主軸停轉,但軸向壓力一直維持到焊接截面冷卻,至此摩擦對焊過程結束。在主軸停轉的瞬時,主軸內的沖桿由油壓驅動,推動沖頭去掉焊縫的內毛刺(內飛邊)。待焊縫稍冷后,主軸再次啟動并達到適合切削的轉速,位于焊機上方的兩把車刀將焊縫的外毛刺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