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桿機油路系統的組成如下:
1)山東油分離器和油箱。由于螺桿機的排氣中帶有大量的油霧,設置有高效率的油分離器,向壓縮機供油的油箱與油分離器連成一體,即螺桿機是利用油分離的底部來作貯油箱的。當環境溫度較低時,停機后油箱內的油黏度增大,可能影響下次開機液壓汞上油。若油內含有的制冷劑數量較多,則剛起動也會產生油泡而影響上油。因此,螺桿機的貯油箱里設有油分離器。必要時在起動前對油進行加熱,以免上述現象發生。
2)油冷卻器。壓縮機所用潤滑油需要有一定的黏度,而油箱里剛分離下來的潤滑油溫度較高,無法保證潤滑油的黏度,因此需用冷卻器把油溫冷卻至40℃左右。目前油冷卻器采用的冷卻方式一般采用水冷卻(采用制冷劑液體冷卻和制冷劑節流冷卻等)。
如果要對油冷卻器進行清洗,可拆下兩側端蓋,根據結垢情況決定采用機械、人工或化學清洗方法。對制冷機冷卻油冷卻器可根據使用情況定期排污和放油。在清洗油冷卻器時應檢查換熱管有無泄漏情況。
3)油過濾器。有粗濾和精濾兩種,在液壓泵前設置粗過濾器,在液壓泵后進壓縮機前設置精過濾器,目的都是防止雜質隨油進入制冷壓縮機。有的系統在精過濾器兩側設壓差增大到一定數值時,油壓保防裝置會延時30s動作使壓縮機停機。
4)螺桿機用的液壓泵大都為齒輪泵,并由專門的電動機直接驅動。為了保證供給壓縮機的潤滑油有足夠的壓力,在液壓對的出油處還裝設有油壓調節閥。
5)油分配總管。由泵排出的油經精濾器進一步過濾后送至有分配總管,再從分配總管送至壓縮機的各需油場所。潤滑油從分配總管進入壓縮機,隨制冷劑氣體排入油分離器。被分離后進入油冷卻器冷卻,然后經由粗濾器、液壓泵、精濾器再到油分配總管便完成了一次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