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中的許多熱現象,都帶有一定的周期波動性,如室外空氣溫度和太陽輻射熱都有層夜波動。當圍護結構一側受到周期波動熱作用時,表面所接受或放出的熱量將按同一周期波動,隨之引起圍護結構外表面溫度,以至內部和內表面溫度的波動,其波動的程度隨著向圍護結構內部的深入逐漸減弱。表層溫度波動的劇烈程度以及溫度波動在圍護結構內部的衰減程度,與構造材料的蓄熱系數S有關,蓄熱系數值大,表面溫度變化愈小。
圍護結構的熱情性是指對外界溫度波動作用的抵抗能力。熱惰性指標用“D"表示。熱惰性指標的大小,是圍護結構熱穩定性的特征。熱惰性是材料的熱阻R與著熱系數S的乘積,它是一個無因次量。
根據圍護結構熱惰性的大小,一般把D≥6.1的叫重型結構;D=3.1~6.0的叫中型結構;D≤3.0的叫輕型結構。例如:以稻殼為隔熱材料的磚砌體外圍護結構,其熱情性指標D≥8,為重型結構。而灌注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預制隔熟板外墻,其熱惰性D=1.8左右,屬于輕型結構。由于輕型結構的熱惰性小,當制冷系統停止運行時,庫溫回升較大,所以采用輕型圍護結構時,動力供應要有充分的保證。
目前建設的冷庫,外圍護結構有它自己的特點,大多數為熱惰性指標D>6的重型結構,其衰減度V0很大,延遲時間ε0很長,可以從表4-2幾種圍護結構做法的有D、V0、ε0比較表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