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熱交換器時必須正確選定哪一種流體走管程,哪一種流體走殼程。這時要考慮下述一些原則:
(1)要盡量提高使傳熱系數受到限制的那一側的換熱系數,使傳熱面兩側的傳熱條件盡量接近:
(2)盡量節省金屬材料,特別是貴重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
(3)要便于清洗積垢,以保證運行可靠:
(4)在溫度較高的熱交換器中應減少熱損失,而在制冷設備中則應減少冷量損失;
(5)要減小殼體和管子因受熱不同而產生的溫差應力,以便使結構得到簡化:
(6)在高壓下工作的熱交換器,應盡量使密封簡單而可靠:
(7)要便于流體的流入、分配和排出。
根據這些原則,可以認為在下列情況下的流體在管程流過是比較合理的,即容積流量小的流體:不清潔、易結垢的流體:壓力高的流體:有腐蝕性的流體;高溫流體或在低溫裝置中的低溫流體。
下列情況的流體在殼程流過比較合理,即:容積流量大的流體特別是常壓下的氣體:剛性結構熱交換器中換熱系數大的流體:高黏度流體和在層流區流動的流體;飽和蒸汽。
在實際工作中,各個原則往往存在一定矛盾,例如一般希望結垢性流體通過管內,同樣,高
壓流體通常也應在管內流動,這兩者有時是相互矛盾的。這時就要考慮以解決什么問題為主。例如在蒸汽一水熱交換器中,由于蒸汽在水平管內凝結時的換熱系數遠比垂直或水平管束外凝結時小得多(在直立管中由上流下的情況除外),而且一般不需清洗,所以一般使蒸汽在管外通過,這樣也便于排除凝結液。可是這樣做對減少散熱損失不利,但作為次要地位而不首先考慮了。